日前恰逢網購狂歡節雙11期間,消費者盧女士在某網購平臺上網購了一套原價5380元現特價4980元的廚房電器三件套(吸油煙機+燃氣灶具+消毒碗柜),因為網購促銷活動便宜了400元而買到了名牌廚衛電器,令盧女士高興不已,不到一周的時間很快就安裝完畢。
而令盧女士沒有想到的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煙機、灶具就接連的發生故障問題,為此盧女士撥打了該名牌廚電的400售后服務電話,次日售后人員上門查看后表示,該產品是假冒產品不是我們品牌的正品。
聽到這樣的回答讓盧女士氣憤不止,4000多塊錢買的名牌廚衛電器竟然是假貨,隨后盧女士試圖聯系銷售該產品的網店,但均未收到任何回復,查看近期評論發現,也有其他消費者跟盧女士一樣上了商家的當,據說目前該網店已停止運營,音信全無。
盧女士聯系賣家無果,便撥打了該網店歸屬的電商平臺客服電話,維權投訴說明了這個事情,但得到的結果讓盧女士無法接受,該平臺客服人員表示,根據公司規定消費者購買到假貨需要找第三方開具假貨證明才能受理此投訴,如無法開具將不予受理。
隨后盧女士便找到了當地該品牌的經銷商專賣店,欲尋求幫助,更讓盧女士沒有想到的是,她網購的假冒4980元特價三件套,實體店正品特價才3900元,而該實體店經銷商表示,產品不是在我這里買的,根本不可能提供幫助,這樣的回答盧女士沒有怨言,她說很正常產品不是在人家那里買的人家沒賺這份錢,憑什么幫你。
找經銷商幫助無果后,盧女士先后找到了本地的工商局、質監局等多個部門包括廠商,都表示無法提供假貨證明給盧女士,面對網購平臺提出無法開具假貨證明就不予受理的要求,盧女士表示維權無果也只能認栽了。
為此,盧女士提醒消費者,購買廚衛電器產品盡量還是選擇品牌地區實體店,一方面網購價格不見得全部比實體店便宜,另一方面消費維權也相對容易。
類似盧女士這樣維權無果的網購假冒偽劣商品案例比比皆是,下面來看其他案例:
案例一:網購劣質電熱水器致夫妻浴室觸電身亡
2013年市民恩愛夫妻在家中使用電熱水器洗澡時雙雙觸電身亡。經醫院醫生診斷結果表明:死亡原因為電擊傷呼吸心跳停止,通過鑒定該熱水器存在漏電風險為質量問題,家屬獲賠60余萬元,可是面對這樣的結果60萬與兩條至親至愛的人命相比,生命是無價的。
案例二:網購假冒名牌廚衛電器退貨舉步艱難無果
消費者陳女士在去年雙11的時候,網購了一套名牌的燃具和抽油煙機燃氣灶還有消毒柜,然而等到陳女士的新家裝好之后啊,發現這套名牌的吸油煙機燃氣灶具無法運轉,那陳女士說啊這家里炒菜的時候滿屋子都是油煙機味兒,于是就聯系了網上的賣家,希望賣家能夠提供售后的維修服務,通過一番聯系賣家已經失聯,沒有收到任何回復,于是陳女士聯系了廠家的售后,售后的師傅來到消費者家以后,整個仔細檢查一遍,也檢查了這個票據,這個就看了一下,就很斷定的說你這個肯定是假貨。后聯系到該電商平臺,電商平臺的工作客服表示需要證明該商品為假貨,需要開具假貨證明。
案例三:網購索賠被要求開“假貨證明”
去年底,在佛山市禪城區工作的沈小姐,在某知名網購平臺以五折200多元的價格購買了一條牛仔褲。“當時賣家介紹是香港代購國際品牌牛仔褲,且承諾假一賠三。”沈小姐說,7天后她收到了貨,但次日穿上身后就發現褲袋開線了。沈小姐懷疑自己買到了次品。沈小姐致電電商客服人員,客服人員則建議她先在賣家的網頁進行舉報,并承諾七日內作出電話回復。然而,沈小姐一直等到12月30日仍沒有下文,當她再次向電商客服人員了解情況時,得到的答復是建議自行與店家協商。12月31日,賣家聯系沈小姐稱可以為其進行退貨或換貨,但沈小姐認為賣家承諾“假一賠三”,不同意退換貨解決。不料賣家回復稱,“那麻煩你開張證明,來證明這是假貨可以嗎?”在后來的進一步溝通中,賣家改口稱該店沒有“假一賠三”承諾。多次交涉無果,沈小姐憤而向佛山消委會投訴。經消委會工作人員多方調解,賣家仍不同意賠償。
國家工商總局:
據國家工商總局抽查,2014年的網購正品率只有58.7%。也就是說網購每產生100個訂單,就有40%多個是假貨,網購投訴和案件增長迅速,2014年全國工商部門共受理網絡購物投訴7.78萬件,同比增長356.6%;在消協組織受理的20135件遠程購物投訴中,網絡購物占到了92.3%。
相關專家:
面對網購的假貨比例近40%,一部分消費者為了避免網購買到假貨,而選擇到線下實體專賣店購買,但盡管如此雖然網購假貨事件頻有發生,維權舉步艱難仍有大批網購愛好者選擇網購,為此我們要建議消費者,購買如廚衛電器、藥品、護膚品、食品等相關涉及健康及使用安全的產品,盡量選擇正規的實體店專賣店購買,以免買到假貨而導致安全隱患的發生,即使在網上購買也要多番查證可靠的店鋪選擇。